2023-04-10 作者:嘉朗科技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今年的全國兩會格外引起中外高度關注,大會內容豐富,涉及經濟、教育、就業、民生、醫療、養老等方方面面工作,而社區作為城市的“細胞”,如何使社區智慧化已經成為當下提速城鎮化發展、創新社區管理與服務水平、提升居民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的全新戰略。
推進數字化經濟建設
3月5日,國務院總理發布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數字經濟不斷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7%以上。
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是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經濟發展。其中“數字經濟”自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至今,已多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1月份,國務院發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從基礎設施、數據要素、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等方面提出了11項重點建設工程,并提出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初步建立、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等目標。
業數字化等方面提出了11項重點建設工程,并提出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初步建立、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等目標。
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建設完整社區
3月7日,全國人大舉行了第二場“部長通道”采訪活動。其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部長接受媒體提問時的回應引起市場強烈反響,特別是關注智慧社區建設的政企單位、各專家學者等等。
其實對于智慧社區的建設,近幾年隨著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智慧社區建設已經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各大型房產商、物業服務公司、安防廠商、網絡設備提供商以及若干新興互聯網運營企業,都開始涉足或已著手布局智慧社區。
不同的是,我國智慧社區應用和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區域不平衡、市場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和規劃等難點和痛點仍困擾著行業的發展。
為此,伴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政策的放開,2023年智慧社區建設“加速度”該如何布局和規劃,哪些要點值得關注,值得深究。
針對這些問題,或許我們從倪虹部長的回應當中找出蛛絲馬跡。
倪虹部長表示,針對當下城市更新行動,2023年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將從四個方面做工作,包括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建設完整社區,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做好城市歷史街區、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傳承和推進城市數字化基礎實施建設等。
其中,在老舊小區改造方面,除了要持續推進下去之外,倪虹部長給出了自己建議和目標設想,如當前改造要緊抓三個“革命”,包括樓道革命、環境革命和管理革命。2023年,希望再開工改造5萬個以上老舊小區,力爭能夠讓2000萬居民獲益。
上述提議無疑是為2023年老舊小區的智慧化改造指明了方向,將有利于智慧社區建設高質量發展,同時對建立安全、有序、高效的智慧城市也有著重要意義,這對涉及該行業領域的企業或許是難得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老舊小區改造一直以來都得到相關政企單位的重視。
比如,自2018年起國家連續幾年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當中,近幾年又持續不斷地推出相關政策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建設。
如2022年6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到要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改造,明確“十四五”時期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推動城鎮化質量不斷提高,補齊居民居住社區設施短板,改善居民基本居住條件,要求依托社區數字化平臺和線下社區服務機構,建設便民惠民智慧社區。
種種跡象表明讓小區實現智慧化,提升社區質感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隨著智慧社區各項目的建成,對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也將有所保障,還可以通過數字化模式賦能所轄小區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公共服務產業發展,從而為更多社區構建智慧的、便利的“未來生活”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