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9 作者:嘉朗科技
智慧社區項目建設與運營企業和大多數的企業一樣,都是在銷售端與客戶發生鏈接,產生合作,最終實現盈利。但智慧社區服務商獲取客戶的路徑有其不一樣的特點,而這個特點就決定了獲客并不能簡單的復制其他行業。
第一個難點:客戶群體變化了嗎,客戶痛點在哪?
誰對智慧社區的建設有需求呢?在過去,你可以說是政府、是地產商、是物業公司。在過去幾年的智慧社區建設中確實如此,然而,2023年,我們不得不重新梳理下客戶。
在大部分地產商的眼里,“智慧社區”是一種惹眼的營銷噱頭,所謂智慧社區打造只有可以增強直觀銷售亮點、提升售價的基礎硬件,如小區 WIFI。打造物業管理與安全服務、智能家居、便民服務這些綜合性智慧社區要素似乎“不在興趣范圍內”。
政府呢,經歷了三年的眾所周知的事情后,政府在基建、公建方面的力度也放慢了腳步,政府的主導力一直都在,只是需求并不明晰,建設智慧社區有必要嗎?有!有多大必要?恐怕一時半會很難回答。
物業公司對智慧社區建設和運營無疑是最感興趣和貼近需求的,然而物業公司想要建設,不僅要面臨業主方面的壓力,還要兼顧地產商的資金支持,表面上,物業公司有需要,實際上,物業公司沒能力。
智慧社區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地產商的痛點不突出,政府端的需求不迫切,物業公司的資金不到位。說到底,智慧社區建設當下最大的難點是統合多方參與的主導者沒有形成。誰能整合?誰能主導?怎么主導?這是2023年需要思考的根本問題。
第二個難點:差異化,還是差異化
市場上各種各樣的智慧社區,在業主的眼里卻并沒有十分必要選擇的理由,因為其可替代性太強。最普遍的,莫過于社區社交平臺產品,本期望通過線上的社區圈子黏合客戶,建立社區內的微生態;然而這些社交產品似乎都在忽視微信群、淘寶、58 同城等的存在,大家都想整合商圈,但是誰也沒有整合地非常好,整合商圈,必定繞不開美團、京東等O2O巨頭,有沒有與美團等不一樣的商業模式和路徑呢?這就要考慮智慧社區團隊的商業理念是否有趣,是否真正給商家和業主帶來好處。
其次,智慧社區的模式和路徑大體相同,其設備、功能、建設要求均無太大差異,然而,社區也是有差異的,搬遷戶為主的社區,外來租戶為主的社區,高端人群的社區,他們的需求都相同嗎?高端社區是否還要整合高端資源與設備進場,普通社區是否要做出適合當地需求的模式?我認為,智慧社區要有鮮明的特點,要有特質化的運營思路,智慧社區在公共服務、公共安全尤其是產業經濟方面有沒有建樹和想法,把社區的“智慧”和居民的紐帶關系建立,這是智慧社區的延展要求,如此才能把智慧社區做實,融入社會體系并穩固下來成為緊密的生活方式。